Skip to content
Menu
聂子云
  • 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职场女性
  • 博客推荐
    • Thoughtworks洞见
    • 她说
    • By 林子
    • Bright LGM’s Blog
    • 张凯峰
    •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
    • QualityFocus
    • 软件测试与质量沉思
    • 麻广广的博客
    • 爱码叔-iCodeBook
    • 少个分号的写作空间
    • 技术圆桌
聂子云
9月 26, 201810月 20, 2022

后退的智慧

前几年有一本名为《向前一步》的书很畅销,来自Facebook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书中分享了很多自己的故事,她鼓励广大女性在职场中向前一步,和男性一样勇敢发声,勇于争取属于自己的机会。

尽管这本书当时很轰动,身边也有无数人推荐,但那时的我读完之后,并没有在脑海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重读了一次,感受完全不一样,时过境迁,不禁感叹,能不能读懂一本书,很多时候在于我们有没有与之相配的阅历。

几年的时间里,我的工作内容变换过许多次,也多了一个母亲的身份,真正开始过起了需要平衡工作和家庭的日子,期间有过焦虑、迷茫和不确定,带着这些阅历重读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突然觉得尽管名字是“向前一步”,但字里行间表达的更多是后退的智慧。

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一些我的收获和反思。

01 有时候后退是为了毫无遗憾的向前行

产假,对很多女性来讲可能是个既爱又恨的词,它既代表着你可以暂时性的远离职场,名正言顺的休息(尽管现实大多是更抓狂),也意味着回归后你面对的可能是天翻地覆,有的人甚至还因此失去了回归的机会。

休产假前,我收到同事写的一封信,同事在前公司已经做到高层,管理几百人的团队,但在休产假期间,她的部门被解散,尽管只休了一个月,却因此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不得不到处出差,哪里需要就支持哪里,最终因无法持续那种飘飘荡荡的日子,最终选择了离开职场,回归家庭,这一中断就是几年的时间,期间做过自由职业者,白天照顾娃,晚上忙自己的工作,辛苦可想而知。

同事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建议,休产假意味着很大的不确定,所以一定要为产假归来做好准备,或者找好机会,或者休假之前先为自己挖好一个适合的坑,字里行间满是谆谆劝诫,那是一位母亲同时也是一位知心同事的良苦用心。

我生孩子前夕,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直到即将临盆,有同事开玩笑说我可能会把孩子生在公司的地板上,清楚的记得生之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那是个周五,在晚上八点多关灯的那一刻,我扫了一眼空荡荡的办公区,手指碰到开关的一刹那,突然有种预感——我下周来不了了。

果然,第二天我就发动了。

生完后第四天我就开始查阅邮件,也时刻关注微信工作群里的动态,现在想来,那是一种不安和顾虑,担心自己被职场疏离,担心回归后再也没有了安全感。

我努力和工作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但也终于在第二个月的时候因为各种忙乱而只能选择母亲这一个角色。

尽管作出了这个选择,我的内心依然非常不安,在休产假前,我把工作彻底交接了出去,一是因为发展的需要,回来后我很想尝试一下新的挑战,再者,我所负责的事情不能中断,必须有人承担,至于回来后我能做什么,还是个未知。

所以,产假的很多时间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产假期间有两次回公司,各种面谈之后,等把回归后要做的事情定了下来,才开始心安。

现在想来,当初沟通过的大多数人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庆幸自己遇到了能真诚给出建议的同事,也恰好待在了一家支持女性发展的组织。

产假对大部分女性来讲,其实就是一种职业上的后退,《向前一步》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了自己的顾虑,担心休完产假会被替代,回不到自己热爱的职位,所以在整个产假里过的兵荒马乱,有查不完的邮件,也有没完没了的电话会议,还有放不下的小孩子,整个产假她过的很崩溃,回想起来也后悔在产假里没有全心全意陪伴孩子。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和体会,她在生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放松了很多,也真正开始享受和两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因为这时候她已经不再像生完第一个孩子那般焦虑了,对于自己的组织也有了更大的信任和信心,那其实是一种底气,一种即使暂时后退或者远离,也相信自己会追赶上来的自信和底气。

再回到我自己的经历,产假回来之后,我到了新的岗位,因为产假前的工作已完全交接,产假期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专心陪伴孩子,所以即使回来上班了,对孩子也没有遗憾,在新的岗位上,也能做到全力以赴,有时想想,暂时的后退,稍作休息,才有可能毫无遗憾往前行。

02 知道自己的容量,设定自己的边界

生完孩子之后,我开始做公司内部IT项目管理,因为对接人大都来自全球各个地区,很多的工作都发生在晚上,所以白天的时间相对从容一些。

这时候另外一件事情找到了我——组织公司内部的PM(项目经理) 社区,公司在规模扩大的同时,各业务单元的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不同业务单元服务的PM,也有着不一样的挑战和发展意愿,更为重要的是,在一家学习型组织,能把相同角色的人组织起来产生知识和经验的交流和碰撞,也能够促进文化发展。

作为公司的老人,也是在社区活动方面有过经验的人,这件事情很自然找到了我,我也因为以前做过类似的事情,并且热爱社区文化,所以欣然接受。

很多时候,人往往会低估事情的复杂度而高估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尤其是当多件事情一起处理的时候。

我的确知道如何组织和运作一个社区,遇到困难时也知道解决的方法和思路是什么,但是,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

我在全球团队的工作任务起初并不平衡,忽多忽少,所以两个事情完全能应付,随着中国在全球参与度的提高,我的工作量逐步上升,以致于完全做好两份工作,成了很困难的事情。

后来,我不得不放缓了社区的节奏,一年以后,尽管社区活动还在持续,但离我最初规划的目标还有着一段距离。

两年后,我的工作内容再一次发生变化,这个社区也终于在热闹之后归于平静。

这是我一直很遗憾的事情,没有能够把它很好的运作下去,也没能发展出合适的接班人。

前一段时间,当公司一个新的机会找到我的时候,我没有多想就拒绝了,如果退回到前几年,我可能会满口答应,或者慎重思考再做决定。

拒绝新的机会,看上去是一种后退,但是如果不拒绝,新的事情进来,必然会打破我现在做事情的节奏,最后得不偿失,也或者什么都想要,最终却一事无成。

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和反思。

庄子在《养生主》一章中开篇讲了这样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大意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失败的。已经知道这个事实还要为之,失败是确定无疑的了。

对待机会大抵也是如此。

我想,时刻了解自己的容量,设定好边界,知道有所得有所弃,谨慎的选择,做好选择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后退的智慧。

但是,有些事,是无论如何也要去做的,比如,留一块空间给自己,保留和自己对话的权利。在近期的一档综艺节目——《幻乐之城》中,有一部名为《独木桥》的短剧让我深有感触,讲的就是伴随着成长,人认识自己、寻找自己、宽容自己和接受自己的过程。

正如嘉宾王菲在点评时所说的:能跟自己对话的人,只能是自己。

因为只有和自己对话,才能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向往和热爱,才能在面对诸多外在诱惑和干扰时,更好的选择和舍弃,才能更懂得后退的智慧。


更多精彩洞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思特沃克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分类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职场女性

标签

人工智能 人才 写作 创新 合作 女性 学习 客户 成长 敏捷 敏捷转型,敏捷,转型,企业转型 数字化转型 数字换转型,沟通,咨询,合作 数据 数据驱动 智能企业 沟通 沟通,合作,思维,知识 管理 精益组织 组织转型 职场 能力提升 过程改进 需求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聂子云的公众号

近期文章

  • 数据驱动的创新,从理解7个认知开始
  • 为什么我们开发了那么多报表,却依然做不好管理
  • 数据驱动的创新,从想法到行动
  • 当我们谈数据驱动变革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 聊聊“接地气”的职场女性
©2023 聂子云 |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uperb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