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enu
聂子云
  • 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职场女性
  • 博客推荐
    • Thoughtworks洞见
    • 她说
    • By 林子
    • Bright LGM’s Blog
    • 张凯峰
    •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
    • QualityFocus
    • 软件测试与质量沉思
    • 麻广广的博客
    • 爱码叔-iCodeBook
    • 少个分号的写作空间
    • 技术圆桌
聂子云
3月 5, 201710月 20, 2022

希拉里败选,但仍教会姑娘们这几点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在2016年年末有过一场牵动世界的选举,这场PK最终以希拉里的败选落幕。她的万千支持者们曾经为此唏嘘不已,泪流满面。

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也无关政治,一个女人在全世界的瞩目中与对手展开巅峰博弈,并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话题,这个结局无法简单的用胜或者败来总结。

带着对这位女士的好奇,我近期读了《希拉里传》,尽管败选了,我们仍然能从她的经历和故事中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女性。

不怕失败,快速崛起

前段时间参加了公司组织的女性领导力培训,有一个环节是女性leader和准leader们一起讨论职场发展的障碍——害怕失败。

和我一组讨论的还有其她四位女性,无一例外的是,我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都有过害怕失败的心路历程。因为害怕失败,我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也惊人的相似,比如放弃尝试,放弃机会,推迟行动。

害怕的同时,我们通常会有这样一些心理活动,比如怀疑自己能力不够,认为这件事情有更胜任的人;比如,夸大事情的难度,想到中间还可能出现变故;比如,害怕做的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认为万一失败了没有退路,还可能遭受指责甚至担心别人会怀疑我们的能力。

因此,我们会拒绝一些尝试的可能,也失去了一些证明自己的机会。

其实,和我们有类似想法的女性不在少数,像希拉里,这样一位叱咤政界的女性,她也害怕失败,也不喜欢失败带来的失望和沮丧。但她又和我们不一样,她懂得如何在失败里寻找契机,在失望中寻找希望。

当她还在耶鲁就读的时候,曾经为一名领养孩子的黑人母亲争取孩子的收养权,但遭遇败诉。尽管输了官司,但那被她当做一个转折点,她为儿童争取权利的运动从此展开。她撰写学术著作,从事儿童研究,做了很多维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事情,还曾经想过“成为美国儿童的代言人。”这些都为她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和出色的政治家提供了很好的社会经验和视角。

她还曾经参加了华盛顿地区的律师资格考试,并且对自己有很高的期许,在817名报名者当中,551名通过考试,但她不是其中之一,大部分和她竞争的人来自名气远不如耶鲁的法学院(希拉里毕业于耶鲁法学院),这个结果对她的打击很大,她甚至为这次的失败感到羞耻。

但如果没有这次失败,她的生活、甚至整个国家的方向都可能会发生改变。她没有因失败而止步,反而是快速崛起,抓住了另外一个机会——进入尼克松弹劾委员会,开启了另外一段职业生涯。在这段经历里,她累积的经验和影响开始让她在律师界声名鹊起。

所以说,失败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失败后我们能做什么。有人把失败当成坟墓,也有人把失败当成转机。面对失败,希拉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力量,姑娘们,相信每一次的尝试甚至失败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有勇气,更加有准备的去迎接下一段挑战。

(图片来自:fusion.net)

忘掉性别,展现自信

前几天和一个女性 leader 聊天,她带领团队加班加点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交付,客户因此写信表扬她的团队,尤其表扬了她,我向她祝贺,她不好意思的笑笑,说,“主要是客户非常nice (好说话)”。

有一位来自英国的同事分享了她妹妹的故事,有一天她赞美妹妹的衣服特别漂亮,妹妹用很长的一段话来解释“其实这件衣服很便宜”。

有女性 leader 和我谈起,她不敢给团队里面资深的同事提建议,因为她们更多想的是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较之以前,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更支持女性寻求独立、展现自我,也开始重视女性的社会价值和责任,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尽管如此,全球女性仍然存在一些性格共性,比如不能坦然面对认可和赞美,比如不敢彰显自己的个性,比如,女性较之男性更容易退后,而不是向前一步发出声音。

(图片来自:http://cargocollective.com/)

有一个名词叫“冒名顶替综合征(impostor sydrome)”,大部分的姑娘都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具体来说,她们会感觉自己的成功不是理所当然,而且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别人“发现”自己不能胜任这个职位、自己的能力有限。归根结底,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来看看希拉里是怎么做的。

在整本书中,我都没有找到这样一位把政界当做职场的女性对于性别的评价,自始至终,她都是把自己当做一个职业人来经营的,不提性别,忘记性别,也或许是完全忽视性别差异在她职业中产生的影响。对她来说,能取得那样的成就,或许早已突破了性别带来的枷锁。

希拉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价值观,可能部分归因于她的母亲。希拉里的母亲是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她没有给希拉里灌输嫁入豪门、钓个金龟婿等“与时俱进”的人生理想,相反,她一直教导希拉里:你可以做任何事、渴求任何事,没有任何理由要求一个女孩子设定比弟弟们低的人生目标。

她后来去了韦尔斯利学院读书,顺便提一下韦尔斯利学院,这所学院致力于培养改变世界的优秀女性,宋美龄、冰心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

在韦尔斯利学院读书期间,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性别角色上,希拉里都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以往的规范。她能活出自己的个性,敢于表达且坚持自己的想法,她从不掩饰自己对认可和赞赏的渴望。事实上,在认可和赞赏面前,她表示出了绝对的自信,所以她的同学们,甚至包括那些不赞赏她政治观点的人,都被她深深吸引住了。

这个世界之所以还有女权主义者,是因为还真有性别歧视存在,我们或许活不成希拉里的样子,但可以拥有希拉里的自信,忘掉性别,活出让自己欣赏的人生。

姑娘们可以从自己做起,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让越来越多的人一起改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女性会凭借自信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空间。

有野心,活出自己

这是听身边的同事分享的故事:有一个挑战的机会,一男一女两位候选人,她先是找到这位女性,我们的女士尽管内心渴望,但还是犹豫,迟迟拿不定主意;相反,我们的男士立即表态愿意尝试一下,至于能不能胜任,那是后话。

这种现象也不是个例。野心,用在男性身上容易让人敬佩;而女性拥有野心,往往会引来争议,被冠以“强势”、“汉子”之类的修饰词。其实,“野心”是一个中性词,只是在传统里它被从女性身上剥离。有野心的女人不被待见,所以慢慢地,女性便收起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了自己的渴望。

也因此,面对机会,女性更容易抱持保守和悲观的态度,她们的思考中装了太多东西,别人的看法、对家庭的影响、孩子的依赖、周边人的期望,却唯独没有位置留给自己。也因此她们只会羡慕别人的梦想,自己却在梦想的道路上止步不前,甚至对很多人来说,梦想只是个奢侈的存在。而男性面对机会,通常会更激进和乐观,起码他们愿意搏一搏。

希拉里,这样一位可以忘记性别的女性,她教会我们要活出自我就要好好抓住机会,即使没有机会,也要努力去寻找机会。有野心可以让自己光芒四射,可以给人生带来开挂的可能。

希拉里曾经加入尼克松弹劾委员会,对尼克松进行弹劾调查。这段经历让希拉里在律师界声名远播,为后来迈入政界铺平了道路,无论从人脉还是影响力上面。

这个机会本来是克林顿的,但希拉里积极争取,就是这样一次非常规出牌,让她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大选结束了,8 年后她再一次败选,有媒体评论这是一个强势女人的悲剧,也有媒体称“她不是一个人”,这是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美国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形成的不可逆的潮流。对我来讲,谈不上喜欢希拉里这个人,但我仍然很肯定她的能力以及对女性带来的震撼和影响,平心而论,这是美国选举史上最闪耀的一抹粉色。

抛却胜负,抛却竞技,抛却褒贬,也不带任何政治倾向的,姑娘们可以向希拉里学习如何面对失败,如何保持自信,如何追求梦想。做这样的女性,也挺好的,你说呢?

(图片来自:gracehelmer.co.uk/)

最后用希拉里败选演讲中送给女孩们的话来结束吧:致观看我此时演讲的女孩子们,永远不要质疑你是有价值的,有能力的,你应该得到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每一次尝试和每一个机会。


更多精彩洞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思特沃克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分类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职场女性

标签

人工智能 人才 写作 合作 女性 学习 客户 成长 敏捷 敏捷转型,敏捷,转型,企业转型 数字化转型 数字换转型,沟通,咨询,合作 数据 智能企业 沟通 沟通,合作,思维,知识 管理 精益组织 组织转型 职场 能力提升 过程改进 需求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聂子云的公众号

近期文章

  • 聊聊“接地气”的职场女性
  • 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几个趋势
  • 浅谈数据和人工智能项目的管理
  • 一个职场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会提问
  • 你了解你和团队的沟通模式吗?
©2023 聂子云 |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uperb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