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enu
聂子云
  • 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职场女性
  • 博客推荐
    • Thoughtworks洞见
    • 她说
    • By 林子
    • Bright LGM’s Blog
    • 张凯峰
    •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
    • QualityFocus
    • 软件测试与质量沉思
    • 麻广广的博客
    • 爱码叔-iCodeBook
    • 少个分号的写作空间
    • 技术圆桌
聂子云
10月 20, 202210月 21, 2022

你了解你和团队的沟通模式吗?

这篇文章写给团队leader(负责人),以及团队中相对资深的成员。

你是团队的一员,但同时肩负带领团队完成目标的使命,你有管理团队的职责,也有指导团队的义务,你依赖团队完成目标,又对团队的发展和成长负有责任。

团队对你既有依赖,也有支持,你们既是一个整体,也是若干个个体,你们完成目标既需要分工,也需要协作。

所以沟通是你们之间非常重要的纽带。

那你了解你和团队的沟通模式吗?

先从几种常见但又可能导致问题的沟通模式谈起。

第一种 命令式沟通

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沟通模式,信息和决策以命令的方式在组织内传递,在团队内部也是如此,这种沟通模式的特点是信息流或者汇报呈线形,表现为两条明显的线,一条线是从上到下一层一层传递,另一条线是从下到上一层一层汇报,遵从流程、不越级是所有人要守的底线。

作为这种团队的负责人,你可能很具有权威,你是信息上传下达过程中的一个“集散点”,还是很重要的那个点,你是衔接项目内外的门户,你的权威在于你拥有获得信息的优势,也在于你有代替团队分发和汇报信息的责任,这是组织赋予你所处职位的职权。

你将信息下发给团队,你分配任务,检验结果,评估绩效,你也接受团队成员对你指令的服从和工作内容的汇报,这种沟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组织结构影响,层级架构明显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层级架构明显的项目团队。

这种沟通和协作模式在一定时间内会表现的很高效,没有多余的沟通,没有没完没了的讨论,甚至分工也很明显,明显到协作在很多时候都很多余,但这种沟通模式也会存在弊端,有时候团队执行的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任务,有时候为了获得一个“上面”的决策,团队要等待很久。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沟通模式是建立在一种不平等的机制之上的,而团队,既然共担目标,就需要集体行动,群策群力,个体的优势只有在被尊重和相对自由的环境下才最大可能的发挥,如果命令式的沟通模式压制了个体对尊重和自由的诉求,团队或者会以冲突的方式爆发矛盾,或者会以惧怕的方式埋没诉求,在一种不安全、不信任的氛围里,也就无法发挥出团队作为集体的高效能。

第二种 催促式沟通

也叫家长式沟通模式,团队没有沟通机制或者沟通机制不发挥作用,信息的传递或者进度的更新靠负责人或者几个“担事”的人询问或催促,这种沟通模式有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不经催促,信息会消散或者不了了之,信息形成不了闭环,做事情有开始无结果;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即使催促了,也没有效果,团队仍然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推进,尤其是时机未到,结果还未出现时,催促不但没用,还会徒增干扰。

作为这种团队的负责人,你可能会自我感觉很有存在感,因为你是最“操心”的那个人,唯恐不盯着每件事情每个人,事情就会跑偏,就会出问题,就会失败,所以你每天拿着放大镜观察,走查、询问、催促占据你每天大部分的时间,“妈都是为你好”的担心和焦虑会一直困扰着你,因为即使你再”体贴入微",团队大部分时候并不会“领情”。

这种沟通模式下团队不一定会出现激烈的冲突,但你把团队当孩子,团队就会成为孩子,或者依赖于你来催,不催个几次事情就没有推进,或者任你怎么催,都会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我行我素,忽略忽视你的催促和提醒。

这种沟通模式很大程度上也受组织结构或者组织文化的影响,组织赋予你极大的责任心,但没有赋予匹配的权威,也缺少能力上的支持和指引,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如果不能建立起良性且规范的沟通机制,并落实这种沟通机制,团队内的沟通就是凌乱的,无序的,团队成员要么逃避沟通,要么厌烦沟通,这背后体现的是团队成员对于规范和信任的诉求,诉求满足不了,将努力落实到结果上就会困难重重。

第三种 讨好式沟通

又叫仆从式的沟通模式,这是一种严重不对等的沟通方式,但双方的位置互换了,作为负责人,你是那个仆从,而团队则拥有“高高在上”的权威感或者地位。

作为团队的负责人,之所以“沦为”仆从式的管理者,有几种可能。

第一种是公司文化的鼓励,倡导扁平文化、工程师文化、创新文化等的组织大都会鼓励平等、自由、尊重、公开的协作氛围和沟通氛围,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新生代文化,这种文化也的确会给技术氛围或者技术人员有影响力的企业带来正向的帮助,让企业更有活力、更有想法,也更容易培育出创新的基因,所以管理者“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能极大程度上保护团队、支持团队,使得团队能在这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环境中创造出成果。

这种场景需要管理者具备很强的管理能力和专业度,虽然处于“服务者”的位置,但能带领团队并创造高绩效,否则会很没有话语权和存在感,管理者的工作实质上是协调或者“打散工”的状态。

第二种可能是相较于团队大部分成员,管理者更年轻,资历也更浅,加之没有“技术专长”的优势,管理者表现得会不自信,背着心理包袱和团队沟通,处处谨慎小心。

无论是哪种可能,如果管理者过度小心翼翼或者没有一“技”之长傍身,沟通方式上可能会表现出讨好的态度,这种姿态不但不会促进沟通,在团队得不到管理者有效支持的情况下,反而可能会引起团队成员的厌恶或者冷漠情绪,致使团队难以形成凝聚力。

以上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团队沟通模式,沟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受组织文化、协作方式、业务模式,甚至时代背景所影响,它是多种因素通过沟通在一定范围内的体现或映像。

但跨越不同的组织和文化,有效的沟通模式通常具备一些共性,供团队负责人参考:

第一,有效的沟通要基于尊重、信任、支持的沟通原则;

这样,团队成员之间才有利于建立信任,有了信任才有凝聚力。

第二,有效的沟通还需要管理者和个体都具备一些沟通的技巧,倾听,提问,总结和表达等;

必备的技巧帮助管理者和任何一个职场人能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的化解误解和冲突,建立和维护畅通的交流渠道。

第三,有效的沟通还需要一些情感共鸣能力,换位思考,同理他人,激励他人。

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更容易理解困难、争议和冲突,这是信任的基础。

第四,有效的沟通方式要和组织文化匹配。

比如,有的组织鼓励直接简单的沟通方式,在这种环境下,太过委婉就会导致沟通效率低,反之也是一样。

至于什么是最好的沟通模式,世上可能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沟通没有好坏,只有是否适合,在一个环境下不适合的沟通模式换个场景和文化背景,可能会极度匹配和适合。

正确的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本文通过对几种沟通模式的分析,希望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理解和管理自己和团队的沟通。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分类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职场女性

标签

人工智能 人才 写作 创新 合作 女性 学习 客户 成长 敏捷 敏捷转型,敏捷,转型,企业转型 数字化转型 数字换转型,沟通,咨询,合作 数据 数据驱动 智能企业 沟通 沟通,合作,思维,知识 管理 精益组织 组织转型 职场 能力提升 过程改进 需求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聂子云的公众号

近期文章

  • 数据驱动的创新,从理解7个认知开始
  • 为什么我们开发了那么多报表,却依然做不好管理
  • 数据驱动的创新,从想法到行动
  • 当我们谈数据驱动变革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 聊聊“接地气”的职场女性
©2023 聂子云 |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uperb 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