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enu
聂子云
  • 首页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职场女性
  • 博客推荐
    • Thoughtworks洞见
    • 她说
    • By 林子
    • Bright LGM’s Blog
    • 张凯峰
    • 构建我的被动收入
    • QualityFocus
    • 软件测试与质量沉思
    • 麻广广的博客
    • 爱码叔-iCodeBook
    • 少个分号的写作空间
    • 技术圆桌
聂子云
9月 14, 202210月 21, 2022

判断一个项目管理者能否搞定事?看这5个能力

工作的原因,经常和PM(项目管理者)共事,PM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管辖”范围却是无比的宽泛,公司不一样,项目性质不一样,团队结构不一样,对PM的要求也就千差万别,但核心要求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能搞定事。

能搞定事的PM都具备什么特质呢,这篇文章来盘一盘。

01 是否具备沟通能力,了解他人的真正想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个能力看似很基础,职场人普遍具备,实则不然,能沟通和具备沟通能力是两个概念。

沟通是个行为,而具备沟通能力则是把这个行为做好,沟通能力不仅仅指表达,还指倾听,不但要了解他人,还需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它是一种双向的互动,是让信息在双方甚至多方之间高效准确流动的能力。

试想一下,如果你项目的PM在沟通的时候抓不住重点,语言啰嗦,内容没有逻辑,各种相关的不相关的信息搅在一起,沟通完之后你不但不知道TA想说什么,还感觉特别累,如果再加上TA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

会不会生出一种绝望感?

所以说,PM沟通很混乱是很致命的,不是致自己命,而是致别人命。

沟通能力虽然很宽泛,但一个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PM通常能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善于倾听,擅长提问,并及时总结

很多人会认为听是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支起耳朵接收信息就行,事实上,在大部分的沟通场景中,听是说的前提,没有了听,说什么如何说都是无效的。

听是很耗元气的,尤其当对方讲话缺少逻辑的时候,听者需要专注,需要配合,需要极大的耐心,还需要正确的提问,把对方没有讲出来的信息问出来,把对方没有理清楚的逻辑梳理出来。

然后及时总结对方想表达的信息并和对方确认,这样做,一是修正理解有偏差的信息,二是为双方的持续沟通做好铺垫,也是在为自己的表达做逻辑上的准备。

第二,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区分事实、情绪和判断

沟通的背后往往会隐藏着大量的信息,该总结的时候总结,该例证的时候给出细节,既能体现表达者的同理心,又让信息接受者在接收大量信息的时候,能够点能连成线,线能连成面,逻辑清晰,一“听”了然。

沟通的时候区分事实、情绪和判断,这是沟通的专业性,每个人都可能具有认知的偏差或者个人的偏见,尤其是重要角色的判断,有可能会影响很多人,擅长沟通的PM通常会将信息分门别类进行梳理,让对方一边“吸收”,一边保持自己冷静的思考和判断。

第三,简洁直接,不兜圈子,不过度委婉

处于PM的角色,经常会遇到令人为难的事情,需要沟通,也需要协调,沟通经验丰富的PM深知,简单直接反而是最高效的,所以即使面对难题,也能做到坦诚直率,不兜圈子,不过于委婉,这样的结果,既能帮对方省略了假设和脑补的工作,又避免了因委婉和模糊的表达方式而产生的“似是而非”的论断。

任何一个项目,都可能出现多人的合作,PM作为项目非常关键的角色,在合作中,了解他人的真正想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带领团队搞定事情的前提。

02 是否具备风险意识,提前感知风险,有效管控风险

这个能力听上去有点虚,毕竟风险在发生之前看不见摸不着,更像是一种直觉。

但这种直觉很重要,它的形成也不是随机的,而是基于经验、技能,以及对现状的了解程度而做出的判断和应对策略,它有的时候会比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观点更可靠,这便是专业人士的第六感。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项目一直运行平稳且正常,也似乎是在按部就班的向着计划中的目标推进,但突然有一天你们得到了一个确切且令人震惊的消息,客户不满意,需求要全面调整,预算烧完了,相关方出现重大人事调整,项目被喊停。

如果你觉得这是个意外,那么大概率你是错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也不是一天倒塌的。”

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能力的PM会在重大的意外或变故出现之前,通过或强或弱,或明显或模糊的信号感知到了风险的存在,会在风险发生之前想办法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TA们通常能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看”得见,既使形势一片大好,也不会过度乐观,TA们对各种信号很敏感,时时刻刻都处于观察和捕捉信号的状态中,这样就不会导致风险到来的时候想应对但为时已晚;

二是“做”得到,既使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也不会过度自信,不过高估计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这样就能够让TA带领团队时刻做好准备,及时清扫可能会带来风险的“坏味道”,不至于风险发生的时候进入到失控状态;

三是“说”得出,及时求助他人,报喜也报忧,不苦苦支撑,也不“粉饰太平”,及时将风险信号传达,避免团队、客户和组织遭受重大损失。

所以,如何感知并管理项目的风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如何提前识别风险并做好应对策略,是PM搞定事情的保证。

03 是否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识别问题分解问题,通过整合不同的资源解决问题

这个能力看上去一点都不高大上,因为它是在借别人的力量搞定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但对于PM来讲,这个能力是个放大器。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讲述的是杠杆原理。

而那个支点,便是PM需要整合的资源。

具有整合能力的PM,需要整合三种关键资源:

第一种,技术性顾问,他(们)能够提供对于技术、方案、研究、能力等的分析,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人是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他们对项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议,和PM一起并肩战斗完成项目交付并影响干系人,他们能够帮助PM管理技术成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PM管理风险,这个资源是PM的盟友,是保证项目成功交付的关键同盟。

第二种,决策性顾问,他(们)对目标、协作以及团队有很好的了解,具有客观理性的分析能力,大多数情况下,这个人是项目内部的资深成员,他们为PM提供目标制定、团队合作、客户关系等的洞察和分析,他们可能会和PM“惺惺相惜”,也可能会是个惯于“唱反调”的人,因为思维方式不一样,他们会提出“如果……,会怎样?”的问题,帮助PM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做出谨慎的决策。

第三种,支持型顾问,他(们)通常是项目外的资源,大多数情况下,是PM的上级或者导师,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帮助PM和项目脱困的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能提供自己的经验、见解和鼓励,帮助PM战胜挫折、理顺优先级、解决艰难问题并重获信心。

这几种资源,作用不一样,在或长或短的项目周期里,他们都发挥着杠杆原理中着力点的作用,PM在重要时刻整合关键资源,搞定事情时会事半功倍。

04 是否具备结果导向能力,目标清晰,以终为始步步推进最终达成结果

这个能力理解起来容易,但做到却很难,所以很多人会认为结果导向是一种行为,但对于PM来讲,结果导向更是一种能力,因为在或长或短的项目周期中,只有每一步都展示这种行为才可能将项目带向成功,顺利交付。

这是一个确定目标、分配任务、监督检查,将目标落到实地的过程。

具有结果导向能力的PM,通常要做三件事情:

第一,明确目标,分解目标

确定并清晰的定义目标,是达成结果的关键,通常来讲,大部分的目标都具有一定的复杂度,要实现目标需要多项能力、多种专业知识,现实中,目标的完成还通常具有时间敏感性,也就是说,PM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依靠多种能力、多种专业才能搞定的问题。

此时,高手的策略绝不是寻找全才或者发挥个人英雄主义—— 让一个人顶替一个团队去战斗,而是,明确目标,分解目标,将复杂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能通过发挥单项能力或者单个专业知识能解决的任务。

这是复杂问题的简单化。

第二,匹配资源,分派任务

匹配满足能力要求的资源,然后分派任务,看似是按部就班,实则也充满挑战,在人和任务之间建立关联,需要找到合适并可用的人,分派任务并定义明确的边界、分工和协作的方式,PM需要合理的安排资源,科学的制定计划。

这是有组织和计划的解决问题。

第三,监督检查,流程控制

现实中,尽管有了分工和计划,但个体在独立完成任务时仍可能会出现偏差,团队在协作时也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或者摩擦,所以,PM需要设置不同的检查点,既对单个任务进行监督和检查,也对整体目标进行调整和控制。

这是对结果的持续验证和调整。

实际管理中,明确目标、分解目标、调整目标以及达成目标是非常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事情,PM具有结果导向能力,才有可能搞定正确的事情,并且以正确的方式搞定事情。

05 是否具备团队管理能力,激励团队,在共事中与团队一起成长

能不能管理好团队,很多时候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有太多的项目不是败于“战场”,而是败于“萧墙”。

团队便是PM的“萧墙”。

一个团队有什么样的战斗力,氛围如何,能不能同甘苦共患难,同进退共成长,考验着PM的团队管理能力。

具有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的PM,会倾注很多精力在以下几件事情上:

一是关注成长,自己首先成长

一个不成长的团队是很难面对项目过程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更是很难创造价值,所以关注成长、不断成长是团队的生存之本,PM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带领团队塑造一种成长的氛围,鼓励每个个体成长,自己首先做出榜样。

这是关键角色的榜样作用。

二是认识团队个体,帮助他人成长

很多时候,即使是天天朝夕合作的队友,你可能认识他,但不一定了解他,不了解也就没有办法激励他和帮助他,在团队里面,任何一个人不在状态都有可能成为团队的短板或是瓶颈,作为PM,需要了解每个人,不仅仅了解共同点,更是了解差异点,帮助每个人设定清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帮他们他们成长。

有团队管理能力的PM深知,个体决定团队,团队里面每个个体都重要。

三是不止步,不断探索新实践

很多人可能经过这样的项目,很稳定,但又犹如一潭死水,每天都有事情做,但事情都是单一的重复,没有紧张没有焦虑,但也没有成长。

当项目进入平稳期,团队也会进入休整状态,有的团队在休整状态积蓄力量,有的团队在休整状态失去力量。

有着优秀团队管理经验的PM会带领团队不断探索新实践,探索新的工具和方法来提升效率,挑战更高一点的目标,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这些工作都是带着团队不止步,不断精进。

总的来说,一个人走的快,一群人走的远,具有强大团队管理能力的PM能带着一群人走的既快又远,通过搞定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把项目带到新的高度。

最近面试了一些PM候选人,发现优秀的项目者通常具备一些共性,TA们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思考,关注团队也关注结果,在与不确定性共存的同时,能紧盯目标、灵活应变、控制风险、协调资源,最终将事情搞定,在这个过程中还能自我成长并培养团队。

当TA们向别人分享自己的管理经验时,能够清晰、条理、简洁的陈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只有在内心清楚了自己做过的事情,才有可能让别人理解TA们做过的事情,这是良好的沟通能力。

最后想说的是,寻找能真正搞定事情的PM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希望更多的PM别躺平,也别焦虑,好好修炼搞定事情的各项能力。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分类

  • 学习与成长
  • 敏捷与咨询
  • 数字化转型
  • 管理与沟通
  • 职场女性

标签

人工智能 人才 写作 创新 合作 女性 学习 客户 成长 敏捷 敏捷转型,敏捷,转型,企业转型 数字化转型 数字换转型,沟通,咨询,合作 数据 数据驱动 智能企业 沟通 沟通,合作,思维,知识 管理 精益组织 组织转型 职场 能力提升 过程改进 需求 项目管理 风险管理

聂子云的公众号

近期文章

  • 数据驱动的创新,从理解7个认知开始
  • 为什么我们开发了那么多报表,却依然做不好管理
  • 数据驱动的创新,从想法到行动
  • 当我们谈数据驱动变革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
  • 聊聊“接地气”的职场女性
©2023 聂子云 | Powered by WordPress and Superb Themes!